《重生之從收破爛開始》[重生之從收破爛開始] - 第10章

前世之時,宋文鏡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看一些鑒寶的節目,同時還特意買了好多關於藏品方面的書來閱讀。

尤其是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住在出租屋,實在是無事可做,他就喜歡把書翻出來看看。甚至有空就去市裡的文廟去溜達。

不為別的,就是去跟那些擺攤的文物販子瞎扯淡。他清楚的知道,文廟裡擺攤的傢伙們,大部分都是一些藝術品,甚至基本上都是假貨。

可這並沒有打消他的積極性,他過去,更主要的還是聽聽一些見聞,以及了解一些知識而已。

曾經的他,也曾幻想着能夠在收破爛的過程中,撿個漏什麼的。那說不定就能讓他一夜暴富,衣食無憂。

可惜,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他是完全不懂這些。說不定收了寶貝也不自知,而當做廢品給賣了出去。後來,等他慢慢的懂了之後,並且積極的學習之時,時間已經來到了2000年後。

那個時候,哪裡還有什麼漏給他撿的。即使有,估計也是騙局之類的。

所以,在經歷過近十年的時間之後,他再也不奢望能夠一夜暴富了。更多的還是作為他為數不多的興趣,有空的時候去轉悠轉悠,學習學習,打發一下閑暇的時間。

如今,竟然意外的收到一副捲軸,尤其是這幅捲軸明顯的不像是現代之物,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這就更加的讓他欣喜若狂。

甚至他已經在幻想着,上天會不會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直接來一幅唐寅的畫作,作為他今世的見面禮。

懷着激動的心情,宋文鏡緩緩的打開了捲軸。

捲軸並不是很大,長約120厘米,寬約50厘米。兩根木軸都顯得破舊,尤其是其中一個角落,還撕裂開了一小塊,大約幾厘米的距離。應該是保管不善的原因。

但總體而言,還算完整,畫作並沒有收到任何的影響。

這是一張仕女圖,晚霞之下,仕女抱着琵琶跪坐於一彎扁舟之上,行駛於蘆葦盪之間。

整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而在左下角的位置,清晰的印章蓋在**上面。

其題款為:道光丁酉仲夏苕溪曉樓費丹旭。

印章為篆體:丹旭。

費丹旭,清代畫家。字子苕,號曉樓,別號環溪生、環渚生、三碑鄉人,晚號偶翁,烏程(今浙省湖州市)人。

生於嘉慶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02年1月29日),逝於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初一(1850年12月4日)。其父費宗騫擅畫山水。

費丹旭少時便得家傳,與畫家馮箕、倪士惠、湯貽汾、張熊等人常常作伴于山水之間,其肖像畫獨具一格。

尤其是畫仕女聞名,與當時名動一時的改琦並稱為「改費」。由他畫出的仕女秀潤素淡、瀟洒自然、用線松秀、設色輕淡,別有一種風貌。

代表作《十二金釵圖》,目前應該藏於故宮博物院之內。而後期所作《果園感舊圖》,則是藏於浙省博物館。

他的畫風對近代仕女畫和民間年畫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其一生為家庭生計所累,常常賣畫與蘇、浙兩省。

而作為蘇省文化昌盛之地的舒州市,更是費丹旭常常流連之地。

道光丁酉年,也就是1837年,至今已有151年的歷史。

從年代上看,150多年,似乎並不是顯得特別的突出。可其人在晚清書畫界可以算得上是赫赫有名,尤其是他所做的仕女圖更是如此。而且從道光丁酉年算起,這幅畫是他的晚年所作。

此畫也許並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只要有其印章以及**在上面,並且鑒定為真跡的話,那麼其價值也並不算低。

當然,這裡所說的價值是指以後。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