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文明破曉] - 第18章 天津招人(二)

趙天麟與何銳聊到傍晚,只覺得意猶未盡,「何兄到天津,請我一盡地主之誼。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叫上你的部下,我們吃個飯。」
「飯要吃,吃完之後我就要與那些青年們開個會,布置工作。」
何銳說完,見趙天麟神色中有遺憾,又有些好奇,就問道:「趙兄可願意參加?」
「這……是否會影響何兄?」趙天麟出於禮貌,試探道。雖然趙天麟不喜歡北洋軍,但何銳卻是例外。聽聽何銳在會上講什麼,著實勾起了趙天麟的好奇心。
幾人就到了國立北洋大學堂旁邊的小飯鋪,每個人來了一大碗面,一份菜,呼呼嚕嚕吃飽。回到宿舍,青年軍官們恭敬的請趙天麟坐到前排,趙天麟笑了笑,讓學生們坐在靠近何銳的前排,自己拉了個凳子坐在後面。
何銳掏出寫好的文件,在黑板上邊抄邊講。
按照四四制的結構,團營連排,一個團64個排,每個排配備一名文化教員,需要64人。這些人並不需要特別高的文化水準,高小畢業就行,中學畢業更好。年齡要在18歲左右。婚姻情況,未婚為佳。
趙天麟本就是教育家,得知何銳要在軍中設立文化教員,讓官兵在服役期間消除文盲普及教育。自然非常贊同。只覺得何銳並非是那種嘴上說的漂亮,做起來就面目全非的那種人。就大感興趣的聽何銳的具體安排。
何銳的安排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雇些人,在天津張貼海報,散發傳單。有願意應徵的青年,就到國立北洋大學堂前來報名。在報名的時候完成最初的口試和筆試。
第二階段,對報名的人員進行初審。凡是通過初審的人員,何銳與青年軍官們要按照報名時候留下的地址前去家訪。通過家訪更細緻的了解學員的情況。
第三階段,對家訪後的信息進行評議,通過評議的成員會被請來進行面談。再次通過,就簽署入伍協議,給與安家費。這些文化教員要帶好行李,搬到國立北洋大學堂的宿舍裏面集體居住。一旦完成人數,部隊就啟程前去關外。
青年軍官們對這個流程毫無異議,趙天麟也覺得沒問題。見何銳分派了具體工作後,青年軍人們各個都有摩拳擦掌大幹一番的勁頭。趙天麟起身告辭。
何銳送趙天麟去校門口,趙天麟笑道:「何兄這真是辦學校的樣子,連家訪都有。」
「闖關東的山東人可不少。我是山東人,知道些事情。若不是走投無路,誰願意去關外。不家訪,怎知前來報考文化教員的那些人家世可否清白。」
趙天麟也很感慨,忍不住建議,「何兄,要去關外抵抗日本,這件事要不要寫在招生簡章上?天津地方被外國欺壓許久,不少人早就憋了一肚子氣。」
「不用。為國效力是個長久的事情,要的是堅忍不拔的人。若是一時激憤,短期應該有些效果。然而這種情緒受不得時間打磨,反倒容易灰心喪氣。踏踏實實走,更容易長久。」
「何兄高見。」趙天麟贊道:「看來何兄早已經謀劃仔細,是我唐突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