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詭事錄》[七人詭事錄] - 第9章(2)

p>

他終於明白了師父的苦心,也瞧見了師父一直堅持的謹慎,最終救了他的性命。

事實上,小木匠不光學會了魯班斧,也學過魯班經的下冊。

魯班經的上下兩冊,講述的是「厭勝之法」,厭(yā)勝,又作壓勝,意即厭而勝之,他是舊時中國民間的一種避邪祈吉習俗,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它最早出於《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的記載「因巫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在民間一直流傳,魯班經裏面記載的,叫做「木工厭勝」,屬厭勝巫術的一種,源於古代巫術,元代以後傳說愈盛,反映了手工業者故神其說,藉此以求得社會重視及較好待遇的心理。

魯班書上冊為詛咒、壓制和法術制人的手段,乃「厭」,下冊破解,記載了應對的良法和祝福,乃「勝」。

這魯班書裏面記載的法術着實惡毒,有違天理,故而魯班教中,有一個說法,叫做缺一門,不是無後,就是殘疾,又或者親人遭殃,所以魯大隻傳甘十三下冊之法。

勝法能夠積福,故而小木匠才能夠學的。

至於為什麼他吸入迷香而不昏睡過去,則是因為自小身體不太好,魯大一直給甘十三煎熬藥材,身體里產生了抗性,所以才會如此。

魯大對待甘十三,如同兒子,盡心儘力,並非外人看起來那般冰冷無情。

這正是如此,才讓小木匠知曉了這裏面的陰謀所在。

然而就算是知曉這裏面的謀算,小木匠終究還是沒辦法強行破局,甚至都不敢表明自己知曉此事。

他雖然兒時曾經跟隨著名的苗族刀客熊草學過刀法,但強身健體的套路,和與人實戰的手段,絕對不可能拿出來相提並論,他這些年來,除了跟那些中邪的人有過交手之外,從沒有經歷過一次正常的拚鬥,真要讓他與人捉對廝殺,着實難以想像最終的結果。

更何況對方的手段如此兇殘,殺人不眨眼,就連他師父都扛不住,落荒而逃,讓他站出來,又能如何?

還不是一樣的下場?

既然正面對抗不得,那又該怎麼辦呢?

小木匠的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人,卻是那個臉上有刀疤,顯得很兇的男人。

縣裡的警長林一民。

這個人據說是個厲害角色,而且手裡有權有槍,他倘若是能夠幫着出頭,說不定能夠將他庇護下來。

只不過……

小木匠跟着師父走南闖北,對於「人心險惡」這事兒的了解,遠遠超出同齡人,自然不會認為官家就代表着「正義」,也知曉靠着民團吃飯的林一民並非是什麼省油的燈,他若是能主持公道還好,倘若是跟着吳半仙以及那啟明師叔沆瀣一氣,勾結在一起的話,他到時候「死」字都不知道怎麼寫。

而且這裏面,那劉家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小木匠想得腦瓜兒疼,但又知曉吳半仙對他有了懷疑,方才在剛才的時候輕聲呼喚他,所以只有按捺住慌亂的情緒,強迫自己閉上眼睛。

次日醒來,小木匠起床梳洗,吳半仙打着呵欠起來,瞧見了他,若無其事地與他打招呼。

小木匠畢恭畢敬,不敢怠慢,而吳半仙洗了一把臉之後,對他笑呵呵地說道:「這幾日沒有葷腥,想必你的嘴巴也淡了些——畢竟你在劉家做工的時候,隔天兒還能見到些葷腥,我今天要去縣城,民團新來的老總請我吃飯呢,不過沒辦法帶你去。但你也別急,我吩咐黑牛了,讓他給你燉了一隻雞,你且嘗一嘗,他別的手藝一般,燉雞的功夫還是很厲害的……」

小木匠一臉感動:「先生,你對我真的是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啦。」

吳半仙一臉正氣,說這件事情,講起來也是因我而起,倘若不是我把你師徒叫過來,又如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你也別著急,我上次不是跟你說么,縣裡有些人家,特別喜歡你做的傢具,等你過幾日養了精神,我給你接些活兒來,你且在我這兒做着,何時你師父回來了,你何時再走,如何?

小木匠點頭,說多謝先生,我一定好好乾。

吳半仙離開,而那啞巴則開始滿院子捉起了雞來,小木匠沒有離開,而是摸出了那將近完工的木雕,拿出刻刀來,一點一點地修着,心中憂愁不已。

就在此時,突然間竹牆外面有人喊道:「小木匠,我說四處找你找不到,原來你在這兒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