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鋼鐵大亨》[明末鋼鐵大亨] - 141、火門槍、火繩槍、燧發槍的進化一(2)

過淬火增加硬度,這樣就可以加長槍管和增加發射葯了。
法老的持拖鞋官:這時候,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就是兩人組合發射火門槍實在是不方便。於是有人從弩的扳機上得到了靈感,把扳機裝到火門槍上,這樣就可以省掉一個人,同時解放了一隻手,一個人完成裝填、瞄準和發射。
楊十一郎:火繩是什麼原理。
法老的持拖鞋官:很簡單就是麻繩做的,材料遍地都是。一般是將一根亞麻製作的細繩或布條浸入溶有硝石的烈酒或酸醋中24小時(在其它鹽類溶液或草木灰、石灰濃鹼液中浸泡也可),然後晾乾。
有時為了追求慢燃效果(燃燒時間當然是越長越好),會浸泡在尿液中處理一下。然後經過晒乾,就可以形成燃燒極緩慢但始終保持明火的狀態的火繩。
燃速大約每小時80毫米~120毫米,這樣,士兵將金屬彎鉤壓進火門後,便可單手或雙手持槍,眼睛始終盯准目標。據史料記載,訓練有素的射手每分鐘可發射2至3發子彈,長管槍射程大約100米~200米。
你看這個火繩槍是不是比火門槍強大太多了。這是火藥武器劃時代的變革。
楊十一郎:明白了,我感覺發展到了火繩槍,才算是一把真正的火槍了。那火繩槍有什麼問題嗎。
憋尿能行千里、拉稀寸步難行:問題太多了,有些問題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問題一火繩總是不夠用。
由於擊發火繩槍必須要有一段火繩,所以當時的每個火槍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攜帶長達幾米的火繩。
在臨戰之前,他們必須先點燃火繩,因為在天氣潮濕的時候,火繩極難點燃,下雨就別更想用火繩槍了。
而且有經驗的戰士會將火繩的兩端都點燃以便隨時開第2槍,這樣,一根火繩是燒不了多長時間的。
火繩雖然燃燒緩慢,但再緩慢也是明火。
點燃時也是很危險的,稍不小心,火星就會點燃身上背着的彈帶,引起爆炸傷及火槍手自己。
而且點燃的火繩在夜間很容易暴露自己,這樣欲在夜間偷襲敵軍簡直不可能。自己還可能成為對方弓弩手的活靶子。
問題二火繩槍開槍多達25個步驟,非常複雜。
問題三雨天不能使用,戰場下起了大雨,你的火繩槍分分鐘變成燒火棍。
問題四,這個才是最要命的,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擊100m內的目標,直射距離比弓弩低下。
威力還小,因為使用直徑小於槍膛的鉛彈,導致漏氣,火藥燃氣浪費很多,隨着距離變遠,對盔甲防護穿透力急劇下降。
楊十一郎:那把鉛彈用牛皮包起來不就可以密閉了嗎。
粉絲的前生是馬鈴薯:那也是不行的,火繩槍打不準不僅僅是漏氣的原因。更關鍵是當時的技術不靠譜,沒有鏜床。沒有鏜床你怎麼保證槍管是絕對直的呢,這個肉眼可看不出來,槍管都是彎的,你還指望出膛的子彈能走直線。
楊凡愕然,還有這種情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