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魂烙印》[軍魂烙印] - 第8章(2)

>

「夠了!夠了!」

作為這隻軍隊的一員,他也知道後勤領取彈藥的「潛規則」,然而在這裡,無需任何交易,甚至無需語言,有的只是戰士之間的理解。

當彈藥補充完畢,上尉才握住蕭天河的手說道:

「都是第五軍的兄弟,大恩不言謝。如果有命回來,咱們一起打鬼子!」

說完,200師的官兵們和第九連的官兵們幾乎同時舉起了手向對方敬禮。然後,隨着一聲機械碰撞的聲音,上尉給自己的MP18再次上了膛,用那有些沙啞的聲音命令道:

「全體向後轉,目標同古,跑步前進!」

這些200師的官兵們再次向著炮火連天的戰場方向衝去,身影逐漸消失。而9連則調頭向自己的縱深快步而去。

「連長!」楊成峰快步走到蕭天河身旁有些憤怒的問道:「200師在和鬼子拚命,為什麼我們不去進攻鬼子?」

「等命令!」蕭天河咬着牙冷冷的說道。

「等到200師都被打光嗎?」

「服從命令!」蕭天河用有些憤怒的語氣說道……

與此同時,緬北重鎮眉苗 中國遠征軍司令部。

「為什麼不派22師全面進攻?為什麼不按照我的命令發動進攻?」

一個帶着濃厚的美國佛羅里達口音,掛着中將軍銜的美國軍人正操着熟練漢語的聲音怒斥着自己名義上的「部下」,第五軍軍長兼遠征軍副總司令和前敵司令杜聿明中將。

這個有着大鼻子,藍眼睛的美國佬正是盟軍中國戰區總參謀長,兼任中國遠征軍總司令官的美國將領史迪威將軍。

史迪威將軍還是上尉時期就在中國任職,從1920年的北洋軍閥混戰時代在中國駐紮,擔任駐華的武官和情報官,對這個古老的國家有着比較深刻的認識和自己獨特的感情。尤其在抗戰爆發後,他作為軍方的情報組長,負責收集交戰的信息反饋給美國**。對於中國軍隊官兵們的英勇作戰和上級的腐敗無能有着比較深刻的認識。

所以,當太平洋戰爭爆發,當羅斯福和馬歇爾都需要一名熟悉中國情況的將領來華之後,他被直接從北非登陸的「體育家」計劃抽調下來,臨危轉入中國戰場。

那時,史迪威躊躇滿志,希望自己能夠協助這個古老的國家打敗日本人,取得勝利——為了自己的職責,美國的利益(美國需要中國在本土擊敗日本以減輕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壓力),也為了自己對這個國家獨特的感情。

當蔣介石毫不吝嗇的賦予他遠征軍司令官這個職務全權指揮中國遠征軍的時候,史迪威喜悅的心情頓時溢於言表。他迫切希望這些中國官兵能在自己的指揮下取得勝利,並且緊急拉起自己的班子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戰計劃。

最初的計劃就是同古會戰——同古雖小,但是是緬甸中部的交通要輸,也是目前遠征軍在平滿那一帶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目前,日軍追擊英緬軍隊,幾乎未遇到什麼有效的抵抗。因此,日軍驕橫大意,很容易襲擊。無論是出於戰略目的還是士氣影響,都必須先遏制住日軍的攻勢,取得一次較大的勝利。

更為關鍵的是,英軍目前的頹敗誰都看得見,那位在倫敦叼着雪茄的胖子似乎已經認定緬甸守不住了,只能撤退。所以儘管英軍在印度有充足的兵力,卻一兵不調,只是加固英帕爾地區的防禦。

如果中國軍隊改變了局勢,讓日軍的攻勢止住,甚至有反擊的可能,那麼哪怕是為了確保在緬甸的殖民統治,英國人也不許自己的軍隊再撤下去了,很可能從印度調來重兵發動反擊,徹底扭轉戰局。

現在,日軍分兩路向北進發,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右路的第55師團,其戰鬥力在日軍中只屬於二流,而且由於輕裝前行,戰線拉得很長,攜帶的重裝備十分有限,因此是「開刀」的最好對象。

更為有利的是他的後面跟着的還有整個日軍第15軍的軍部,如果能順道一起端掉,那麼整個緬甸戰局就有逆轉的可能。

因此,史迪威計劃先以第200師在同古伏擊日軍,隨即以整個第五軍包括第六軍的一部全線壓上,迂迴攻擊敵人的兩翼,在敵人第55師團反應過來之前,將其殲滅一部或者將其重創。如果可能,甚至會繞過55師團,攻擊其後的第15軍軍部,將敵人的中路軍打殘或者擊退,威脅其大後方,逼迫左路孤軍深入的日軍33師團停止前進。

就算不能扭轉戰局,也可以為整個遠征軍包括英軍贏得首戰告捷的士氣和布防調整的時間。

為此,他甚至直接會晤亞歷山大將軍,得到了英軍第7裝甲旅將在西線發動進攻,牽制敵33師團的承諾。

由於日軍此刻在一線只有這兩個師團,後續的56師團和18師團都還在路上,如果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先擊敗這兩個師團,那麼之後的仗就會容易的多。

這個計劃同時也得到了蔣介石和杜聿明的認可,被極有效率的執行了。200師迅速在同古城設防,設伏,並且成功的給了日軍當頭一棒。

然而當日軍明白過來,全面進攻開始,按照計划下一步方案準備重創來犯之敵的命令卻直接被杜聿明「拒不執行」。

「對不起將軍,新22師準備未完成,進攻力量不足,第96師尚未到位,我們不能這麼貿然同日軍硬碰硬。」

面對「上司」的質問,杜聿明慢條斯理的向史迪威解釋道。

作為蔣委員長的得意門生,他有恃無恐。畢竟在遠征軍出發前,蔣介石就親自對他「叮囑」:進攻時候一定要有日軍5倍的兵力才能進攻。防守,最好有日軍3倍的兵力。否則不要輕易和日軍硬拼,為英國人墊背。

甚至在第五軍進駐臘戌後,蔣介石不惜親自來到臘戌為自己這位黃埔一期的好學生「耳提面命」。

當談到史迪威這個美國的「遠征軍總司令」時,蔣介石表示要他接受史迪威指揮,畢竟「我們是吃美國飯的」。

不過精明的杜聿明多問了一句:

「如果史迪威的命令和您的想法不符呢?」

「那你可以直接打電報給我!」蔣介石如此回答,實際上也是說明了這個史迪威不過就是個泥菩薩,供奉用的而已。實際控制權,依然在千里之外的老蔣手裡。同時,也給了杜聿明可以無視史迪威的暗示。

於是,整場入緬戰役也就很難分清是杜聿明指揮還是遠在重慶的「微操大師」蔣委員長指揮的了。總之,沒那位名義上的總指揮史迪威將軍什麼事兒了。

另一方面,和「空降」的史迪威不同,杜聿明也是了解部隊實際情況的,雖然他一開始也支持史迪威的計劃。但是當200師開始作戰的時候,由於英國人的交通指揮十分糟糕,第五軍的96師根本沒有到位,最起碼還需要一周。原先預計投入的第五軍全部目前只有22師在前方集結很快可以投入戰鬥,而第六軍剛剛抵達東線尚未部署完成,而且其戰鬥力本就不如第五軍,一時半會兒也抽不出部隊來協助。以現有的部隊倉促投入作戰勝算不大。

當然,他也不相信一路逃跑的英國人會全力配合他們去攻擊日軍(後來英軍確實去了)。

於是,杜聿明面對200師的困境,做出了任何一個國軍將領都會做出的「英明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也就是觀望發展。

因此,史迪威眼巴巴的看着200師將一場計劃中的伏擊戰打成了陣地防禦持久戰。

眼見杜聿明不聽指揮,一氣之下,史迪威繞過杜聿明,直接給新22師師長廖耀湘下命令,要他立即對敵55師團發動進攻。然而後者也來了個顧左右而言他,故意拖延。這道命令奇蹟般的用了4天才到了新22師師部,而且根本沒有執行。

畢竟,誰都知道在中國軍隊,服從命令看的不是你的頭銜職務,而是具體的人。

杜聿明是委座的門生,親信,代表的也是委員長,也是廖耀湘的老上司。所以就算你是個「洋大人」,有名義上的指揮權,甚至可以在委員長面前耀武揚威,但是到了具體執行的時候,還是沒戲。

另一方面,廖耀湘也是有私心的。他像中國軍隊所有的指揮官一樣都希望自己的部隊能夠做足所有的準備後才投入戰鬥。當然,這個充足指的是所有兵力到位,裝備到位,補給到位,側翼防護到位,後續兵力到位,情報到位,地形熟悉等等等等……

杜聿明也並非不心疼戴安瀾,200師更是他發家的老部隊。

在史迪威詢問他之前他就問過廖耀湘能否立即增援200師,廖耀湘則立即召集了自己所有的中高級軍官向杜聿明報告目前的問題。

「部隊並未全部到位,還有不少部隊在路上!」

「重炮沒有運到,炮兵炮彈儲備不足!」

「主要的坦克部隊的T26也沒有趕到,目前手頭的戰車只有一部分意大利產的CV-33菲亞特戰車,裝甲力量不足!」

「彈藥儲備不足!」

「部隊剛剛站穩腳,尚未能構筑後續防線,萬一戰局不利,無法有效的節節抵抗!」

總之,所有的主官都在強調準備不足,尚需要時日才能投入戰鬥——畢竟在戰場上,最不難找的就是困難。

而罪魁禍首,莫過於英國人的運輸不給力,不能讓整個第五軍「咻」的一下瞬間到位。

一般來說,兩個中國師不是日軍一個師團的對手,倉促投入新22師一起對日軍55師團進行攻擊,並不能確保一定能夠給予55師團巨大的殺傷,甚至當戰況不利的時候,中國軍隊也沒有可以隨時投入戰場接應的預備隊(假如96師未能及時到位的話)。

杜聿明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選擇了最「穩妥」的做法,沒有讓22師立即投入戰鬥,而是讓他們多準備一些時候——這樣,如果同古打勝了,或者部隊都到位了,再投入追擊比較穩妥。哪怕同古會戰失敗了,22師也可以作為接應部隊接應200師突圍,同時也有可以節節抵抗的資本。

不過讓史迪威真正惱怒的正是杜聿明這種「穩妥」的做法,已經深入整個國軍的骨髓。哪怕是千載難逢的戰機,也要小心翼翼的保守部署,一點不敢冒險——最終,讓遠征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相反,此刻,日軍55師團在從頭幾天的不利戰局恢復後,後方的增援就源源不斷。從新加坡趕來的18師團和海運來的56師團根本不等自己集結,就分批開始增援55師團,投入戰鬥,讓其在前線的兵力不斷加強,很快就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1942年3月25日,被炮火再次肆虐過的同古城又迎來了自己的有一個清晨。

永克岡機場上,連續作戰了一天一夜的一名日本士兵疲憊的在奪取的中國軍隊陣地上打掃着戰場,他有些無聊的從一旁一名已經犧牲的國軍上尉手中抄起了那隻已經打光了所有子彈的MP18衝鋒槍,饒有興趣的觀賞起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