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三國》[詭三國] - 第2865章某人曾經說過(2)

只不過朱桓走的是另外一條路。
從武陵地區繞往夷道的陸路。
陸路不比水路好走,所以朱桓行進的速度也快不起來。
之所以要走水路陸路兩條線,是因為江東現在輸不起,必須要謹慎。這個謹慎不僅是面對著曹操需要謹慎,同樣也是需要謹慎的面對斐潛。誰都知道說戰鬥么,最好就是儘快解決最好。可是大多數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都是需要謹慎的,無法及時通訊,也不知道友方在什麼地方……
黃蓋只有在得到了朱桓已經趕到地方了的消息之後,才開始動手。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黃蓋是多苯的腦袋,才會放棄眼下佔據優勢的局面,去和甘寧單挑?
即便是最蠢的神劇,如今也不敢這麼拍了。
甘寧見黃蓋不應戰,便是急得亂跳,然後又是嘲笑黃蓋膽怯云云,試圖振奮自家士氣,打擊江東兵卒的勢頭,但是顯然效果很一般。
就在甘寧還在奮力抵抗的時候,陸路上的朱桓趕到了。
這幾乎等同於最後一根稻草,迅速的壓垮了川蜀水軍的鬥志。
幾乎是沒費多少的力氣,朱桓就殺進了甘寧在夷道設立的水寨,眼見著就要殺到了甘寧背後,和黃蓋一同將甘寧圍堵起來。
混亂之中,甘寧也不清楚到底江東軍來了多少,只是知道水面上陸地上,眼見的到處都是敵人,旌旗飄揚,而自己這一方不管是水寨之中的,還是舟船之上的兵卒,都是驚慌失措……
畢竟埋伏不成反被埋伏,心理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甘寧見大勢已去,便是急令撤退。
而在這個時候,川蜀水軍的不成熟就展現得淋漓盡致了。相互爭路,反而因為舟船掉頭比戰馬還要更難上十倍,使得碰撞在一起,相互擠壓,損傷死亡,落水者不勝凡幾。
如果將整個戰鬥過程當中,傷亡的數目做成一張圖表的話,那麼其實一開始到最後,傷亡的曲線都是相對平緩的,爬升的角度並不是很大,直至撤退的命令下達之後,便是勐然向上揚起,直衝雲霄。
黃蓋依舊是很謹慎,稍微追殺了一段之後,便是收攏了兵卒,在夷道駐紮了下來。
甘寧退回之後,十成的兵力折損了五六,而且對於甘寧個人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以至於他下來舟船之後便是越想越氣,覺得自家顏面都丟盡了,怒火升騰,嗷的一嗓子拔出刀來砍倒了路旁的一顆小樹,如此還不算是解了氣,上去又是勐踹了兩腳,將剩下的半截樹榦也踹倒了。
甘寧這樣破壞國家植被的行為,在後世至少也要罰個十幾萬。
諸葛亮遠遠的看着,並沒有說話,只是覺得有些惋惜。不是在惋惜那棵小樹,而是在惋惜折損的兵卒。諸葛亮原本以為甘寧怎麼說也能在夷道之內支撐一段時間的,即便是遭受了攻擊也能抵擋幾天,可是諸葛亮真沒想到,只是不到一天的時間,夷道水寨就陷落了,使得諸葛亮原本準備好的後續手段全數都白費了。
見到諸葛亮面無表情的站在遠處,甘寧多少有些尷尬,將刀收了起來,到了諸葛亮近前,憨笑兩聲,卻不知道應該怎麼說。
『甘將軍辛苦了。』諸葛亮很客氣的說道,『準備撤退罷,需要和徐公明將軍一同再制定一下新的計劃。』
在原本的計劃之中,王雙詐敗,然後甘寧埋伏,給江東軍一個迎頭痛擊之後,一方面可以先鍛鏈一下川蜀水軍,使得川蜀水軍能夠在實戰當中成長起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減緩江東水軍進軍的速度,等到江東水軍大舉進軍的時候再放棄夷道,順便在燒一把火什麼的……
結果么,現在就剩下了退軍了。
川蜀水軍當下士氣雖說不至於是完全崩壞,但是也好不到哪裡去,強行逆轉攻勢么,也不是不行,就是要求太多,最關鍵是沒有必要。所以諸葛亮就很乾脆的表示撤退,和徐晃匯集。
甘寧多少有些不甘心,但是也沒有辦法,誰讓他之前確實有些大意,狂傲的覺得老子天下第一,結果在黃蓋面前吃了虧,只能是狠狠的暗自磨牙,將黃蓋的名字記在了自己的刀下,發誓一定要拿黃蓋的血來洗刷自己的這一次的恥辱云云。
川蜀軍退走之後,黃蓋和朱桓也就開始收拾戰場。
甘寧帶來在夷道水寨的諸多輜重,也就自然成為了江東軍的戰利品。大小船隻還能用的有二十多艘,俘虜就有一千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傷員。黃蓋沒有留這些俘虜,編了一個掉隊,押著這些川蜀水軍俘虜上了船,掉頭就往江陵而去。
江陵的曹軍正在琢磨著江東軍的進展呢,畢竟他們盯着黃蓋一路往西,所以江東軍必然會和川蜀軍有一戰,正在推演着後續發展的情況,結果就收到了『盟友』送來的『禮物』,這些被俘虜的川蜀軍兵卒。
黃蓋的使者將這些川蜀軍的俘虜全數都交給了曹軍處置,雖然說略有些借刀殺人的意思,但是也讓在江陵的曹真瞪圓了眼。
雖然說一萬八千的水軍對上在夷道的四五千水軍,優勢自然是不必說,但是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大獲全勝,甚至可以說將夷道的川蜀水軍一網打盡,這個就有些出乎曹真的意料了。
是江東的水軍太強了?
還是川蜀的水軍太弱了?
但不管是怎麼說,曹真都對於當下的局面有了新的認知。
江陵是在襄陽的南面,作為襄陽南面的屏障,就和其本身的名字所代表的的意思一樣,一半的水,一半的山。早在之前江東和曹操爭奪江陵的時候,這裡的大部分的工事和建築都被破壞了,後來雖說得到了一定的修復,但畢竟和原裝的有些區別。
整體上來說,江陵不失,那麼襄陽就不會有什麼在南面來的風險。曹仁為了安全起見,掉曹真坐鎮江陵,他自己統御曹軍控制襄陽,以最大的程度避免江東軍搞出一個什麼假道的么蛾子出來。
別管江東軍是究竟是通過什麼手段戰勝的,夷道確實被江東所取,並且還有這麼多的俘虜也不是假冒的,因此曹真立刻派人往許縣送信上報……
江東軍掌握了夷道,但是在他們面前的道路則是變成了兩條,北面的道路相對來說比較常走,當年劉備從荊州江陵和劉表的部隊入川,就是逆流而上至達魚復,而另外一條則是只有一半的水路,另外一半則是要翻山越嶺才能進入川蜀。
兩條路,北面的道理大多數路程都比較好走,然後在魚復一地極為兇險,而且越往後江面越是狹小,就算是有十萬八萬的水軍也根本展不開,只能是一字長蛇陣向前移動。
而南面的道路主要問題是在山道上,江東水軍下了船戰鬥力先打個八折,然後再爬山越嶺,怕不是只有原本戰鬥力的一半都不到。
黃蓋的意見是繼續走水路,逐步推進。
而朱桓的想法則是可以試著走一走山道,因為他之前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黃蓋瞪着朱桓,朱桓瞪着黃蓋,兩個人絲毫沒有展現出來半分在之前武陵地區培養起來的默契和友誼。
其實黃蓋知道朱桓為什麼會選擇走山道,朱桓也同樣清楚為什麼要走水路,但是兩個人隱藏下來的理由都是不能說出口的……
簡單來說,就是黃蓋是老將,而朱桓是新人。
兩個人之間的友誼和默契,並不能填滿他們兩個人之間原始的巨大鴻溝,頂多只能在溝塹上架設一兩座的橋樑。
而現在,這橋樑顯然擁堵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