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三國》[詭三國] - 第12章 董卓的發家史(2)

奪利,新帝上任,一來二去這件事情就這樣擱置了。

直至一封詔書送到了董卓的手中,大將軍何進調董卓進京!

大將軍何進原先的想法十分完美。

洛陽原本護衛皇宮的禁軍西園八校尉被蹇碩把控多年,雖然說首惡蹇碩已經被殺死了,但一時之間原本投靠宦官的基層軍士卻沒有辦法根除,為了保證何氏在朝野中的話語權,大將軍何進覺得他很有必要掌控一支沒有宦官滲透的軍隊。

於是何進給所有統兵在外的大將們群發了一條消息,希望這些人能夠支援一些兵馬參與到打倒宦官的偉大事業中來,結果沒想到掌握實權的劉氏皇族一幫人要麽太遠要麽不感興趣,反倒是離京洛較近的董卓最先響應,還上了一個「逐君側之惡」的奏表,讓大將軍何進頓時感到如同娘家人一般的溫暖。

順便說一下,當時也有另外一個軍閥頭子,接到大將軍何進的密詔之後,立刻甩開貧瘠痛苦邊防軍生活,打包收拾傢伙事,扔下邊防線,投奔中央軍,就是可惜動作比董卓慢了那麽一點點,讓董卓搶到了頭籌,否則會演變成為什麽樣子還真不好說。

所以其實董卓還是蠻幸運的。

感覺到有人撐腰的大將軍何進,不僅把董卓的奏表大肆宣揚,而且越發的對宦官態度惡劣起來,嚇的宦官趕緊以皇帝的名義命令董卓不能再往京城走了,就地駐紮。

於是董卓就在澠池結營駐紮,時時刻刻關注京城動向。

區區百餘裏路怎麽能阻擋住董卓的野望,董卓把打仗用的那套都用上了,手底下探馬斥候全面撒開,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有斥候上報洛陽情況,因此,當洛陽火光四起,許多人還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的時候,董卓已經第一時間知道洛陽有變,立刻拔營,連夜帶著軍隊朝洛陽開來。

************

說實在話,斐潛沒想到,沿着河岸拉網式的搜尋,竟然真的讓他給碰上了。

不過看着眼前的瑟瑟發抖的兩個人,誰能想到這漢朝最頂級的兩個人,竟然能狼狽到如此的地步。

一大一小兩個半大孩子,一身的泥水,頭冠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掉了,頭髮散亂,神色惶恐,如果不是身上衣物的質地和腳上穿的步履幫助斐潛最後確定了一下,說不定就這樣當成是流民給漏過去了。

漢朝,穿衣服真的不能太隨意。什麽人穿什麽衣服,穿錯了往小了說是失禮,往大了說甚至會丟官丟命!

當年漢武帝時期,倒霉孩子武安侯田恬就因為「坐衣襜褕入宮不敬」而被廢掉了侯爵待遇和朝廷公職。當然一個侯爺就這樣被一擼到底也不僅僅是因為穿了不合適的衣服,還有其他因素,但是至少擺在檯面上的,光明正大的寫在史書上的原因就是這個。

所以在漢代,穿什麽樣的衣服真是個大事情。

斐潛藉著火把光線仔細辨認了一下,一是年齡大小符合,二是雖然說沾染了泥水,但是仍然看得出穿的是紺色深衣,紅色的步履,這可是漢代貴人才能穿的衣飾。

雖然內心已經確定,但是此時怎能相認?

立刻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那是有多蠢的人才會辦的事情。

眼下最佳的方式就是你不說,我就當作不知道。

皇家也需要皇室的臉面啊!

斐潛上前幾步,走到兩個孩子跟前,說道:「汝二人可是與親人走失?吾乃朝廷新進郎官,此去不遠是前朝司徒崔威考之庄。此時夜深露寒,不若先至庄內暫歇,待天明後再做打算?」不管怎樣先給這兩個人找一個借口再說,省得他們當下就自己吐露了真情。

大的孩子還有些驚慌害怕沒有回答,倒是小一點的顯得平穩許多,代替大孩子應答道:「如此甚好。」

斐潛招呼著一兩個庄丁前面帶路,先行剛往庄內準備薑湯熱水,一邊剛前走了兩步,又轉身停住,將身上外衣脫下,披在大孩子身上,說道:「濕衣最忌寒風,切莫感了寒氣,失禮還請小郎莫怪。」

大孩子確實感覺風吹着太冷了,哆嗦著說了句多謝,將斐潛的外衣裹了裹,總算感覺有些溫度,不再一直發抖。

斐潛對著小孩子蹲下,溫言道:「此去還有一段路程,夜路難行,如若不棄,吾馱汝過去可好?」

稍稍猶豫了一下,小的孩子也說了一聲多謝,便輕輕的將冰涼的兩隻小手環搭在斐潛肩上。

斐潛略略前傾,便輕鬆的將小孩背在背上,轉頭示意大孩子一起跟着走。

夜空之中璀璨的星河倒垂。

斐潛背着小孩,身後跟着個將外衣裹得緊緊的大孩子,緩緩的向前走去,身側庄丁手舉著的火把,在夜風中忽忽閃閃,將三人的身影映在大地之上,拖得好長好長。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