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相公》[大唐元相公] - 第10章(2)

,上前一步抓住夥計,急切地問道:「你們的老闆去了哪裡?」

「不知道。主人只吩咐我,只要等到郎君離開鐵匠鋪,就立刻關了鐵匠鋪。」夥計回答道。

「然後呢?」元載追問道。

「主人給了我盤纏,一旦關了鐵匠鋪就各自回家重新找份營生。」夥計說完,盯着元載抓他的手。

元載看夥計只是一個下人,想必知道的事情不多,這才鬆了手。

夥計轉身入內。

元載長嘆一聲,喃喃自語道:「想不到我元載,能有機會見到唐代第一的鑄劍師張鴉九。只可惜命運是如此的玄妙,我竟然是當面都不認出來。如今想來,我真是太笨了!當時就應該想到,能把隕石鑄造成劍,本身就需要很大的本事。」

從那以後,元載一直沒有再見到過張鴉九。

關於張鴉九的傳說,後來被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用詩記錄下來。詩的名字就叫《鴉九劍》。

話說元載在回來的路上,看到街上到處是商販在賣花燈。真是符合逐利的本性,畢竟中秋節習俗除了賞月就是花燈。這個時候賣花燈,當然能賺錢。

此時,元載調侃之餘,忽然想到自己也可以做花燈嘛。在花燈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走馬燈。

要說走馬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而後興隆於宋,直到明代才真正走入民間。走馬燈在唐代又稱為仙音燭或轉鷺燈。不管叫什麼,本質上都是熱動力的原理。當然啦,這些道理誰都懂,只是到製作的時候,才能見高低。

碰巧的是元載新世紀小的時候上過手工課,自己製作紙飛機、紙槍等,其中就包括走馬燈。

除了會做之外,還有一點要好看。

像王家這樣的大戶人家,肯定見過走馬燈。所以一般的走馬燈,元載是不會做的。

他要做的是動畫版走馬燈。

遙想元載還小的時候看動畫城,片頭就有一幕小孩們通過旋轉的花燈,看到人物的基本動作。元載要用嫦娥奔月的神話為主題,製作一組動畫版花燈。

思維像枯竭的泉水,一旦活泛起來,就瞬間活躍起來。

元載帶着寶劍沒有直接回王家,而是在各大賣雜貨的地方轉悠。尋找走馬燈需要的材料,各種顏色的紙、蠟燭等。

回到家之後,也是把自己窩在家裡,發揮自己的繪畫才能和動手能力,一口氣製作出了十幾個走馬燈。並且用數字標記好。當走馬燈旋轉起來的時候,就能看到人物像活了似的演出神話悲劇。

「大功告成!」元載望着這些走馬燈,撫掌大笑。

這一切都被王彥舒看在眼裡,他前段時間無緣無故挨了元載一頓打。父親不僅沒追究,反而把他數落了一頓。這讓王彥舒心裏很不平衡,眼看着元載又做出這種精妙絕倫的花燈,心裏更加不舒服。

「元載你個臭小子,我不讓你在賓客面前出點丑,我的面子往哪裡擱!」王彥舒心裏有了一個絕妙的計劃,準備在中秋節上施展。

待續...
猜你喜歡